大皖新闻讯 6~8月,安徽进入今年的主汛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安徽高速公路和其他公路交通如何增强应急能力,做好防汛备汛呢?大皖新闻记者日前进行了了解。
安徽合肥储备中心
“阈值一张图”在全省推广
安徽交控集团黄山中心绘制出全国首张“汛期高速公路灾害天气分级分类管控阈值一张图”。2025年6月8日,黄山市遭遇极端降雨,当日7时40分,休宁县3小时降雨量达95.2毫米触发管控阈值,G3京台高速等路段立即启动限速60km/h、“两客一危”禁行等措施。23时40分,黟县出现111.1毫米强降雨,S42黄浮高速迅速实施交通管制。
通过阈值一张图的科学应用,黄山中心累计发布预警信息15条,调度巡查车辆13台,巡查里程超1500公里,所有险情均在第一时间处置完毕,保障了汛期道路安全畅通。
据了解,黄山经验已经在全省进行推广,标志着高速公路防灾管理正式从“经验判断”进入“数据决策”新阶段。
无人机、机器狗上阵巡查
安徽交控集团皖通公司探索科技赋能新路径,将无人机、机器狗等智能装备融入汛期巡查及应急抢险。
据介绍,无人机可迅速升空,大范围、高频次巡查高速公路沿线,特别是易积水路段、边坡、桥梁、涵洞等关键部位,实时回传高清影像与视频,大幅提升巡查效率和覆盖面,克服恶劣天气下人工巡查的困难与风险。同时,搭载高清变焦镜头或红外热成像设备,能清晰识别边坡微小裂缝、水土流失迹象、排水设施堵塞、路面积水深度等潜在险情,实现隐患早发现、早预警。“还能对河流水位、桥涵过水情况进行空中动态监测,为防汛指挥提供第一手、直观的水情信息。”安徽交控集团皖通公司运营服务(安全管理)部部长吴峻介绍。
另外,皖通公司还探索将无人狗用于汛期道路巡查。2025年5月,宁国管理处创新应用汛期智能巡检技术,率先引入2台智能机器狗,对辖区圆管涵、暗沟等传统人工难以检测的排水设施及险峻山区路段展开全方位排查。
“这些智能机器狗凭借其灵活小巧的体型优势,深入狭窄空间作业,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红外检测系统,精准识别管道堵塞、结构破损等隐患。”吴峻介绍,借助远程操控技术,机器狗能够稳定完成爬坡、越障等复杂动作,实时回传高清影像数据,为边坡稳定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下一步我们将购置一批机器狗,为路网安全运营提供支撑。”吴峻说。
声纹视频联合开展“无人值守”
声纹视频联合感知公路预警无人值守装备,主要适用于桥梁简易感知报警和边坡监测。通过集成现有声纹、视频、警示三大装置,实现对公路自然灾害的实时监测与智能报警,进而提高对公路灾变的快速响应能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安徽交控已经在合肥和池州布设设备,将声纹和视频后援支撑平台人工智能功能更加强化,通过机器学习,将标准版监控站训练成经验丰富的预警监测机器人,使其像一个资深的高速公路看护者,几十年如一日地利用“耳”(声纹)、“眼”(视频)、“手”(激光警示)和“嘴〞(高音和频闪警示)在某处值守,不受终端设备更新的影响,并且和导航系统进行信息共享。
构建“水陆空”一体化智慧养护体系
安徽交控养护公司正在加速构建“水陆空”一体化智慧养护体系。
其中,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安徽合肥)储备中心预计今年8月份建成,重点应对台风、洪涝、冰冻雨雪等灾害导致的公路突发事件,兼具桥梁抢险训练功能,可以有效满足安徽全境及河南东南部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需求,届时区域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作为全国6个增强型国家区域性储备中心之一,安徽合肥储备中心位于合肥绕城高速蜀山道口旁,占地面积94.89亩,总建筑面积20707.6平方米,建有5座应急装备库房,1座生产管理用房,配套建设演练场,储备应急处置装备、工程机械装备、后勤保障装备238台(套)及应急物资1批、管理信息系统1套,总投资4.5亿元。
此外,养护公司近年来还启用了省级长大桥梁健康监测平台、AI巡检系统、水下工程多功能检测移动平台等设备,用科技力量维护公路安全。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实习生 吴一倩
编辑 张大为
美港通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